sábado, 10 de maio de 2014

世界盃足球賽


世界盃足球賽
Fifa world cup org.jpg
國際足協世界盃獎盃大力神杯,自1974年始使用
創辦1930
國家/地區全球國際足協
參賽隊數205隊(外圍賽
32隊(決賽週)
應屆冠軍 西班牙(第 1 次)
最成功球隊 巴西(5 次)
網站www.fifa.com/worldcup
Soccerball current event.svg 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
國際足協世界盃英语FIFA World Cup),常稱為世界盃足球賽,或僅稱世界盃,是一項國家級男子足球隊之間的國際比賽,由世界足壇最高管理機構國際足球協會(FIFA)每四年舉辦一次,與奧運會交替進行,自1998年法國世界盃起,電視轉播觀眾人數達到40億人次,遠遠超過奧運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體育盛會[1][2]。世界盃亦是世界足壇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賽事。1930年為世界盃的首屆比賽,冠軍是烏拉圭隊;1942年和1946年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停辦。
世界盃分成外圍賽決賽周兩個部份。外圍賽部分會在決賽週展開的前三年舉行,以決定哪些球隊能進入決賽周。目前有32支球隊能打入決賽週,球隊會在主辦國境內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決賽周以爭奪冠軍寶座。世界盃決賽周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賽事,2006年世界盃決賽共有約7.15億人次收看[3]
現今已舉辦的19屆賽事中,共有8個國家曾贏得冠軍。巴西隊是唯一打進全部19屆決賽週之球隊,共贏得5次冠軍。意大利隊獲得4次冠軍,僅次於巴西。接著是3次奪冠的德國隊(均於西德時期)。而烏拉圭隊阿根廷隊分別兩次奪冠。英格蘭隊法國隊則在自己主辦的賽事各得一次冠軍,最近一屆2010年由西班牙隊南非場地主辦下拿到冠軍。歷史上只有意大利隊巴西隊曾經衛冕世界盃冠軍成功。

歷史[编辑]

早期國際賽[编辑]

業餘的聯合王國國家足球隊出戰1908年奧運會奪得冠軍的陣容。
世界上第一場國際性足球賽是1872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進行的對抗賽,由蘇格蘭代表隊英格蘭代表隊[4],而首次國際性比賽為1884年開始舉辦的英國本土四角錦標賽(British Home Championship)[5]。在這時期,英國之外的地方幾乎沒有這項體育運動。在19世紀和20世紀之間,足球在全世界漸漸普及化,奧運會亦引入足球比賽,在1900年1904年屆間運動會列進表演項目(取得冠軍沒有獎牌);1908年,足球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在英格蘭足球總會(FA)的計劃下,這賽事只限業餘球員參賽,球賽著重表演多於競爭。代表英國出賽的英格蘭業餘足球代表隊蟬聯了1908年和1912年兩屆奧運會的冠軍。
國際足協(FIFA)於1904年成立之後,曾經嘗試在1906年脫離奧林匹克框架、在瑞士舉辦一次國家間的國際足球比賽。這是國際足球的最初嘗試,而據國際足協官方歷史形容,這項比賽是失敗之作[6]
在奧運比賽繼續只限業餘球隊和球員出賽之下,湯馬斯·納頓爵士(Sir Thomas Lipton)在1909年於都靈舉行湯馬斯·納頓爵士盃(Sir Thomas Lipton Trophy)。該錦標賽是由不同國家的球會競逐,每支球會為自己所屬的國家之代表。這項比賽有時會被認為是第一屆世界盃The First World Cup[7],意大利、德國瑞士都派出本土最頂級的球會出戰,但英格蘭足球總會不欲參加賽事並拒絕派出職業球會參賽。納頓邀請達勒姆郡的業餘球隊西奧克蘭鎮足球會(West Auckland Town F.C.)參賽,以代表英格蘭。結果西奧克蘭順利在賽事取勝,並於1911年成功衛冕冠軍,贏得可永久保存的冠軍獎盃,亦對首開保存獎盃制的先例。
1914年,國際足協決定將奧運足球比賽定為世界業餘足球錦標賽(world football championship for amateurs),並負責管理賽事[8]。這為世界上首次洲際足球比賽(1920年夏季奧運會足球比賽)的舉辦鋪平了道路。13支歐洲國家隊以及埃及隊參加了這屆充滿爭議的比賽,最終主辦國比利時在決賽不戰而勝贏得冠軍[9]。隨後的1924年1928年奧運會冠軍由烏拉圭贏得。1928年,國際足協決定在奧運的架構之外創辦他們自己的國際賽事。由於當時烏拉圭連續贏得兩屆官方足球錦標賽的桂冠(國際足協的職業時期始於1924年),且正逢1930年迎接獨立百年大慶,提出全額負擔各參賽國家的費用,國際足協因而決定將主辦權授予烏拉圭。

首屆世界盃[编辑]

世紀球場(Estadio Centenario),1930年首屆世界盃決賽之舉行地點為烏拉圭蒙特維多
洛杉磯舉行的1932年夏季奧運會並未將足球列入正式項目,原因是足球在美國的普及性非常低,同時美式足球正不斷發展。國際足協和國際奧委會(IOC)亦不認同其業餘性質,所以這屆奧運會取消了足球項目[10]國際足協主席儒勒·雷米打算將首屆世界盃賽事定於烏拉圭舉行。但對於處在大西洋的歐洲國家來說,遠赴位於南美洲的比賽場地烏拉圭作賽,是一個漫長及昂貴的行程。所以在賽事展開的兩個月前,並沒有任何歐洲國家保證派出代表隊征戰[11]。雷米說服了比利時法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參賽。賽事合共有13支隊伍參與,包括7支南美洲球隊、四支歐洲球隊和兩支北美洲球隊。
7月13日,首屆世界盃足球賽正式展開,首兩場賽事同時進行,法國隊美國隊旗開得勝,他們分別以4:1擊敗墨西哥隊和3:0擊敗比利時隊。世界盃史上的首個入球是法國隊的盧遜·羅倫特(Lucien Laurent)取得[12]。決賽於蒙特維多球場舉行,有93,000名球迷入場觀看賽事,結果烏拉圭隊以4:2擊敗阿根廷隊奪得冠軍,成為首個贏得世界盃的國家[13]

發展[编辑]

早期的世界盃足球賽受到交通不便和戰爭等問題的阻礙,僅有少數南美洲國家願意在1934年1938年特意遠赴歐洲參加世界盃,其中巴西是唯一參與這兩屆賽事的南美洲國家代表隊。1942年和1946年世界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被迫取消。
1950年世界盃英國首次派出代表參賽。英國球隊在1920年退出了國際足協,一方面是出於不願同本國的戰爭敵手比賽的意願,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認為足球只是英國人自己的運動[14],但1946年應國際足協力邀,他們再次加入[15]。這屆賽事是烏拉圭隊1930年世界盃之後再次奪冠。烏拉圭隊杯葛了之前的兩屆世界盃。在本屆世界盃決賽,他們以2:1反勝巴西,再次捧走冠軍獎盃。烏拉圭與巴西之間這場經典的決賽被後人稱為「馬拉簡拿之戰」(Maracanazo)。
各國在世界盃的最佳成績。
1934年1978年世界盃,各有16支球隊會晉級決賽週;除了1938年的奧地利,球隊在晉身決賽週後被納粹德國吞併,使該屆只有15隊參加決賽週;以及1950年印度蘇格蘭土耳其先後退出,只剩下13支球隊參賽[16]。大部份參賽的國家隊都來自歐洲南美洲,少數來自北美洲亞洲非洲大洋洲。直到1982年,只有以下數支非歐洲和南美球隊突破第一圈:美國隊在1930年進入準決賽;古巴隊在1938年進入半準決賽;1966年朝鮮隊爆冷進入八強;墨西哥隊1970年同樣進入八強賽。
1982年世界盃起,決賽週參加隊伍增至24隊[17]1998年起擴增至32隊[18],並增加了非洲、亞洲和北美洲的球隊競逐決賽週的機會。唯一例外的是大洋洲,該洲從未有球隊取得一張完整的決賽週入場券。近年來,這些洲的球隊表現比過往更為理想,有多支球隊曾進入半準決賽,包括1986年墨西哥隊1990年喀麥隆隊以及2002年塞內加爾隊美國隊韓國隊更獲得第四名。然而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始終技高一籌,以2006年世界盃為例,晉級八強的隊伍全部來自這兩洲,而進入準決賽的隊伍則來自於西歐。
此外,共有198支國家與地區代表隊參與2006年世界盃決賽週席位的爭奪戰,2010年世界盃更打破歷年紀錄——有204支代表隊參加外圍賽[19]
各國出席世界盃的次數。

其他國際足協賽事[编辑]

與男子世界盃足球賽相對應,國際足協亦設立了女子世界盃足球賽[20]。女子世界盃的規模比男子小,但正不斷發展;2007年女子世界盃外圍賽參賽球隊有120支,是1991年的兩倍多。
足球亦是奧運項目之一,只有1896年和1932年兩屆除外。和其他體育項目不同,奧運會男子足球比賽並非頂級賽事,從1992年起,每隊只准派3名超齡球員(大於23歲)出戰[21]。奧運女子足球亦從1996年開始舉辦,參賽球員不受年齡限制。
聯合會盃在世界盃決賽周展開前一年舉行,由世界盃主辦國所舉辦,可說是給主辦國的一次採排機會。這項比賽由六大洲的冠軍球隊出戰,再加上主辦國和世界盃冠軍,合共8支球隊參加[22]
國際足協亦舉辦一些青少年足球國際賽事,包括U20世界盃足球賽U17世界盃足球賽;球會方面,有世界冠軍球會盃,還有五人足球(包括世界室內五人足球錦標賽)和沙灘足球(包括國際足協沙灘足球世界盃)。

冠軍獎盃[编辑]

雷米金盃(於1930年至1970年世界盃頒發)。
一枚印有世界盃獎盃的德國郵票
世界盃足球賽先後使用過雷米金盃大力神盃作為冠軍獎盃。
雷米金盃,又稱作女神盃[23],是1930年至70年所使用的世界盃冠軍獎盃,由歷屆冠軍球隊輪流保管。雷米金盃最初稱為“世界盃”(World Cup)或“世界之盃”(Coupe du Monde),但在1946年為紀念世界盃的締造者國際足協主席儒勒·雷米而易名。這座獎盃曾於1966年世界盃前夕在英國展出時被盜,後被尋回。1970年,巴西第三次捧盃後,被允許永久保留此獎盃,但1983年於里約熱內盧再度失竊,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外界認為雷米金盃有可能已被熔化成黃金出售[24]
國際足協世界盃FIFA World Cup),又稱作大力神盃[25],是1970年後所使用的獎盃。國際足協請來七國專家,對53個候選設計方案進行評估,最終採用了意大利設計師施維奧·加辛尼加(Silvio Gazzaniga)的作品,這就是今天的大力神盃。大力神盃高36釐米,重量4.97公斤,由18K黃金鑄成,造型為兩個大力士雙手高舉地球
1974年起由應屆冠軍得主保存直到翌屆決賽週前。首次獲得大力神杯的球隊為1974年的西德隊。自1974年起,獲得三屆冠軍的國家隊可以獲得一尊大力神盃的複製品,但是原件不會被任何國家隊永久擁有,乃歸國際足協所有。
大力神盃的底座上共可刻下1974年至2038年17屆世界盃冠軍的國家名稱,換句話說在2038年的世界盃完結之後,大力神盃將會退役,由新一代的獎盃取代。[26][27]

賽制[编辑]

外圍賽[编辑]

1934年起,世界盃設立外圍賽[28]。 所有參賽隊伍分別在六個大洲足球聯合會(非洲足聯亞洲足聯歐洲足聯中北美及加勒比足聯南美足聯大洋洲足聯)的監管下,按大洲各自組織世界盃外圍賽(包括決定其賽制),以爭奪世界盃決賽周參賽資格。每屆賽事正式展開前,國際足協都會決定各大洲足球聯合會的決賽周名額,其依據主要是該洲球隊的實力,但也受各洲遊說的影響。足球運動較發達的區域如歐洲和南美洲的入圍比例會較亞洲或大洋洲多出幾倍。
外圍賽在決賽週舉行前三年開始,過程逾兩年。外圍賽在各個洲份的形式都有所不同。少數球隊需進行跨洲附加賽以爭奪席位。例如,大洋洲區冠軍需和南美洲區第五名爭奪2010年世界盃決賽週的一個席位[29]。自1938年[30],世界盃主辦國和上屆冠軍球隊,均無需參與外圍賽便可自動獲得決賽周參賽名額。但自2002年世界盃之後,國際足協更改這項政策,規定上屆冠軍也必須通過外圍賽來取得決賽周的參賽資格。因此,2002年世界盃冠軍隊巴西成為首支需要參加外圍賽的衛冕冠軍球隊。
歷屆世界盃主辦國和球隊最佳成績(截止至2010年)。

決賽週[编辑]

現時決賽週會有32支代表隊在主辦國先後進行分組賽和淘汰賽,全程大約持續一個月。
進入決賽階段的球隊首先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賽。分組賽以抽籤形式分成八組。國際足協先將各參賽隊伍分成四個級別,第一級別為種子隊,包括主辦國及最高評分的七支代表隊,評分依據國際足協世界排名與近年世界盃成績各佔一定比重的一個方程來計算。八支種子隊分到八個小組中。其他隊伍會分入第二至第四級別,多以球隊所屬的洲份來劃分。每個小組均擁有第一至第四級別的國家隊。自1998年世界盃起,規定同組內不能有多於兩隊歐洲球隊或多於一隊其餘五大洲份的同洲球隊[31]
分組賽採用循環制,以保證每隊最少參與三場比賽。每組的最後一輪分組賽,四隊之間的兩場比賽會同時開賽,以確保公平[32]。小組賽的首兩名進入次圈。積分制度採用勝3分、和1分、負0分的制度(以往贏一場比賽只得2分)。如有兩隊或以上球隊最終同分,則先計算得失球差,再計算入球總數,最後計算兩隊對賽,若仍未能分勝負,便會以抽籤形式決定排名[33]
淘汰賽階段採用單敗淘汰制(single-elimination tournament),90分鐘賽和則加時30分鐘,未能分出勝負便需互射十二碼分勝負。淘汰賽從16強賽(或稱“第二圈”)展開,由小組首名對戰另一小組次名。之後的半準決賽、準決賽、季軍戰(準決賽落敗方對戰)至冠軍戰(決賽)會依次進行[34]

主辦國的遴選[编辑]

世界盃主辦國
早期的世界盃由國際足協開會選出主辦國,但所選地點常引起爭議,因為南美洲和歐洲這兩大勢力的來往需乘三星期船。例如於烏拉圭舉行的首屆世界盃足球賽只有四支歐洲球隊出席[35],之後兩屆都在歐洲舉行。第二屆在歐洲舉行的世界盃議決在法國舉行,引來極大爭議,因為美洲國家認為世界盃應由兩洲輪流舉辦,。兩支南美勁旅阿根廷隊和烏拉圭隊為此雙雙杯葛這屆賽事[36]
為杜絕將來再發生爭議和杯葛事件,從1958年世界盃起國際足協決定由美洲和歐洲國家輪流舉辦一次,直到1998年世界盃。2002年世界盃由韓國和日本聯合主辦,是首次在亞洲舉辦,亦是唯一由雙主辦國共同舉辦的賽事[37]2010年南非成為第一個主辦世界盃的非洲國家。2014年世界盃將由巴西主辦,為繼1978年世界盃起首次由南美洲國家舉辦的賽事[38]。這是破天荒連續兩次由非歐洲國家舉辦世界盃賽事。
目前的主辦國自國際足協執行委員會(FIFA's Executive Committee)的投票中選出,投票方式使用單記可讓渡投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系統。對申辦世界盃有興趣的國家之足球協會收到國際足協的「主辦協議書」(Hosting Agreement),該協議書會解釋申辦活動的步驟與需要條件。角逐申辦資格的足球協會也會收到一份表格,繳交該表格代表足協官方對角逐資格的確認。之後,國際足協會派出一些專家到該國視察,以判定該國有沒有足夠的資源舉辦這賽事,並就該國的情況撰寫一份報告。結果會在該屆賽事舉行之前六至七年公佈,以便主辦國有足夠時間籌備,然而偶爾也有不同屆別的主辦國同時公佈的情況,如2018年2022年世界盃的申辦結果便是於同一天公佈。
2010和2014年的世界盃決賽週,採用洲際輪辦制度(continental rotation policy,2010年定為非洲、2014年定為南美洲),如該洲只得一個申辦國,此國便會自動當選。此輪辦制度在2006年世界盃申辦風波後引入,當時德國在投票中擊敗南美洲國家而獲得主辦權。可是,這制度會在2014年之後廢除,由2018年世界盃起,任何國家都能申辦,但同洲國家不能連續主辦超過兩屆世界盃[39]。在2014年世界盃申辦期間,巴西是唯一官方認可之申辦國。在某程度上,此舉是為了防止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媒體[编辑]

1954年,世界盃首次在電視播放。自1998年法國世界盃開始,在電視轉播收視人群統計上達到單屆40億人次,超過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20億人次和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35億人次,成為全世界為最受歡迎體壇盛事[40]2006年世界盃總觀賽的人數(包括每場賽事觀賽人數)約有26億2千9百萬人[3],7億1510萬人觀看決賽(世界上每9人便有一人收看)。2006年世界盃抽籤儀式,即決定每隊分組的情況,亦有三億人觀看[41]

吉祥物[编辑]

自1966年世界盃起,每屆世界盃都擁有自己的吉祥物。1966年英格蘭世界盃吉祥物为狮子世界盃威利World Cup Willie),是首個世界盃吉祥物。2014年世界盃的吉祥物為犰狳Fuleco

指定用球[编辑]

由1970年世界盃開始,每一屆世界盃賽事都會採用阿迪达斯(Adidas)所製造的足球作為比賽期間使用,2014年世界盃採用阿迪达斯設計的巴西荣耀

歷屆賽事列表[编辑]

每屆總結[编辑]

年份主辦國決賽季軍賽
冠軍比分亞軍第三名比分第四名
1930年
詳細
 乌拉圭Flag of Uruguay.svg
烏拉圭
4 - 2Flag of Argentina.svg
阿根廷
US flag 48 stars.svg
美國
(1)Flag of the Kingdom of Yugoslavia.svg
南斯拉夫
1934年
詳細
 義大利Flag of Italy (1861-1946).svg
意大利
2 - 1
加時
Flag of the Czech Republic.svg
捷克斯洛伐克
Flag of the German Empire.svg
德國
3 - 2Flag of Austria.svg
奧地利
1938年
詳細
 法国Flag of Italy (1861-1946).svg
意大利
4 - 2Flag of Hungary (1920–1946).svg
匈牙利
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4 - 2Flag of Sweden.svg
瑞典
1950年
詳細
 巴西Flag of Uruguay.svg
烏拉圭
2 - 1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Flag of Sweden.svg
瑞典
3 - 1Flag of Spain (1945 - 1977).svg
西班牙
1954年
詳細
 瑞士Flag of Germany.svg
聯邦德國
3 - 2Flag of Hungary (1949-1956).svg
匈牙利
Flag of Austria.svg
奧地利
3 - 1Flag of Uruguay.svg
烏拉圭
1958年
詳細
 瑞典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5 - 2Flag of Sweden.svg
瑞典
Flag of France.svg
法國
6 - 3Flag of Germany.svg
聯邦德國
1962年
詳細
 智利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3 - 1Flag of the Czech Republic.svg
捷克斯洛伐克
Flag of Chile.svg
智利
1 - 0Flag of SFR Yugoslavia.svg
南斯拉夫
1966年
詳細
 英格兰Flag of England.svg
英格蘭
4 - 2
加時
Flag of Germany.svg
聯邦德國
Flag of Portugal.svg
葡萄牙
2 - 1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
蘇聯
1970年
詳細
 墨西哥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4 - 1Flag of Italy.svg
意大利
Flag of Germany.svg
聯邦德國
1 - 0Flag of Uruguay.svg
烏拉圭
1974年
詳細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西德Flag of Germany.svg
聯邦德國
2 - 1Flag of the Netherlands.svg
荷蘭
Flag of Poland.svg
波蘭
1 - 0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1978年
詳細
 阿根廷Flag of Argentina.svg
阿根廷
3 - 1
加時
Flag of the Netherlands.svg
荷蘭
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2 - 1Flag of Italy.svg
意大利
1982年
詳細
 西班牙Flag of Italy.svg
意大利
3 - 1Flag of Germany.svg
聯邦德國
Flag of Poland.svg
波蘭
3 - 2Flag of France.svg
法國
1986年
詳細
 墨西哥Flag of Argentina.svg
阿根廷
3 - 2Flag of Germany.svg
聯邦德國
Flag of France.svg
法國
4 - 2
加時
Flag of Belgium.svg
比利時
1990年
詳細
 義大利Flag of Germany.svg
聯邦德國
1 - 0Flag of Argentina.svg
阿根廷
Flag of Italy.svg
意大利
2 - 1Flag of England.svg
英格蘭
1994年
詳細
 美国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0 - 0 加時
3 - 2 点球
Flag of Italy.svg
意大利
Flag of Sweden.svg
瑞典
4 - 0Flag of Bulgaria.svg
保加利亞
1998年
詳細
 法国Flag of France.svg
法國
3 - 0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Flag of Croatia.svg
克羅地亞
2 - 1Flag of the Netherlands.svg
荷蘭
2002年
詳細
 韩国
 日本
Flag of Brazil.svg
巴西
2 - 0Flag of Germany.svg
德國
Flag of Turkey.svg
土耳其
3 - 2Flag of South Korea.svg
韓國
2006年
詳細
 德国Flag of Italy.svg
意大利
1 - 1 加時
5 - 3 点球
Flag of France.svg
法國
Flag of Germany.svg
德國
3 - 1Flag of Portugal.svg
葡萄牙
2010年
詳細
 南非Flag of Spain.svg
西班牙
1 - 0
加時
Flag of the Netherlands.svg
荷蘭
Flag of Germany.svg
德國
3 - 2Flag of Uruguay.svg
烏拉圭
2014年
詳細
 巴西
2018年
詳細
 俄罗斯
2022年
詳細
 卡塔尔
1 1930年世界盃未舉行三四名決賽,國際足協現以該屆總成績視美國隊為第三名,南斯拉夫隊為第四名。
2 1950年世界盃未舉行單場的冠軍決賽。而是由四支球隊進行循環賽,根據各隊總積分排定名次。
最終排名:第1名:烏拉圭;第2名:巴西;第3名:瑞典;第4名:西班牙

四強成績[编辑]

冠軍國家一覽
賽事舉辦至今,共有76支國家隊曾進入世界盃決賽週[42]。76隊之中,只有12支曾打入決賽,八支球隊奪冠(其中六支是首度打入決賽即奪冠)。這八支球隊會在他們球衣上的標誌加上星星,星的數目代表該隊贏得世界盃冠軍的次數。
世界盃最成功的球隊,是獲得五次冠軍的巴西隊,該隊是唯一在每屆賽事都能打入決賽週的球隊[43]。2006年冠軍意大利隊以四屆緊隨其後。只有巴西和意大利曾成功衛冕。
以下列表記載24支曾打進世界盃四強球隊的表現。巴西隊和德國隊曾分別七次躋身決賽。在二戰之後,只有1978年2006年2010年的冠亞軍決賽沒有該兩隊的參與[44]。四強成績的統計上,德國隊以12次超過巴西(10次)和意大利(8次),成為晉級四強次數最多的球隊。法國與烏拉圭則各以5次位列三者之後。
球隊冠軍亞軍季軍殿軍总计
巴西 巴西5 (19581962197019942002)2 (1950*1998)2 (19381978)1 (1974)10
義大利 意大利4 (1934*193819822006)2 (19701994)1 (1990*)1 (1978)8
德国 德國^3 (19541974*1990)4 (1966198219862002)4 (193419702006*2010)1 (1958)12
阿根廷 阿根廷2 (1978*1986)2 (19301990)--4
乌拉圭 烏拉圭2 (1930*1950)--3 (195419702010)5
法国 法國1 (1998*)1 (2006)2 (19581986)1 (1982)5
英格兰 英格蘭1 (1966*)--1 (1990)2
西班牙 西班牙1 (2010)--1 (1950)2
荷兰 荷蘭-3 (197419782010)-1 (1998)4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2 (19341962)--2
匈牙利 匈牙利-2 (19381954)--2
瑞典 瑞典-1 (1958*)2 (19501994)1 (1938)4
波兰 波蘭--2 (19741982)-2
奥地利 奧地利--1 (1954)1 (1934)2
葡萄牙 葡萄牙--1 (1966)1 (2006)2
美国 美國--1 (1930)-1
智利 智利--1 (1962*)-1
克羅埃西亞 克罗地亚--1 (1998)-1
土耳其 土耳其--1 (2002)-1
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2 (19301962)2
苏联 蘇聯#---1 (1966)1
比利时 比利時---1 (1986)1
保加利亚 保加利亞---1 (1994)1
大韓民國 韩国---1 (2002*)1
* = 主辦國
^ = 只計算聯邦德國國家足球隊在1954年至1990年的出賽紀錄,不包括東德
# =已分裂為多個獨立國家

歷屆衛冕冠軍成績[编辑]

年份主辦國衛冕冠軍最後成績當屆冠軍
1930年
(詳細)
烏拉圭1930年為第一屆,所以沒有衛冕冠軍乌拉圭 烏拉圭
1934年
(詳細)
意大利乌拉圭 烏拉圭沒有參賽義大利 意大利
1938年
(詳細)
法國義大利 意大利冠軍
1950年
(詳細)
巴西第一圈出局乌拉圭 烏拉圭
1954年
(詳細)
瑞士乌拉圭 烏拉圭殿軍德国 西德
1958年
(詳細)
瑞典德国 西德殿軍巴西 巴西
1962年
(詳細)
智利巴西 巴西冠軍
1966年
(詳細)
英格蘭第一圈出局英格兰 英格蘭
1970年
(詳細)
墨西哥英格兰 英格蘭八强出局巴西 巴西
1974年
(詳細)
西德巴西 巴西殿軍德国 西德
1978年
(詳細)
阿根廷德国 西德复赛出局阿根廷 阿根廷
1982年
(詳細)
西班牙阿根廷 阿根廷复赛出局義大利 意大利
1986年
(詳細)
墨西哥義大利 意大利十六強出局阿根廷 阿根廷
1990年
(詳細)
意大利阿根廷 阿根廷亞軍德国 西德
1994年
(詳細)
美國德国 德國八強出局巴西 巴西
1998年
(詳細)
法國巴西 巴西亞軍法国 法國
2002年
(詳細)
韓國/日本法国 法國分組賽出局巴西 巴西
2006年
(詳細)
德國巴西 巴西八強出局義大利 意大利
2010年
(詳細)
南非義大利 意大利分組賽出局西班牙 西班牙
2014年
(詳細)
巴西西班牙 西班牙
2018年
(詳細)
俄羅斯
2022年
(詳細)
卡塔爾

主辦國表現[编辑]

八支冠軍隊伍之中,有六支曾在自己國土之下奪冠,只有巴西和西班牙是例外,巴西在唯一主辦過的1950年世界盃中,對烏拉圭隊的決定性一戰落敗。而西班牙亦在1982年世界盃中,在第二圈分組賽出局。
1966年英格蘭隊1998年法國隊只曾在主場奪冠。烏拉圭隊1930年)、意大利隊1934年)和阿根廷隊1978年)在主辦之下首次奪冠,但之後曾在他國主辦的賽事再次取得冠軍,德國隊則在1974年主辦之下,第二次贏得冠軍獎盃。
其他國家亦曾在主辦之下取得好表現。1958年瑞典隊取得亞軍、1962年智利隊取得季軍、2002年韓國隊取得殿軍、1970年1986年墨西哥隊進入八強和2002年日本隊進入十六強。2010年主辦國南非是首支主辦國未能晉身次圈的球隊。

各洲最佳表現[编辑]

至今,只有歐洲和南美洲的球隊曾在世界盃打進決賽,其中歐洲球隊在2010年后獲得10次冠軍,南美球隊9次。除了這兩洲之外,還有兩個洲曾打入準決賽,包括1930年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的美國隊2002年亞洲的韓國隊非洲球隊的最佳成績為半準決賽,分別為1990年喀麥隆隊2002年塞內加爾隊2010年迦納隊大洋洲球隊只出席過三屆世界盃,最佳成績只曾打進一次十六強賽,就是2006年澳洲隊進入十六強(2006年世界盃以後澳洲隊已轉戰亞洲區)。
幾乎所有在歐洲主辦的世界盃決賽週皆由歐洲球隊贏得冠軍,唯獨1958年巴西隊例外,他們在決賽擊敗主辦國瑞典隊贏得冠軍。只有兩隊曾嚐過兩連霸的滋味;意大利隊巴西隊分別在1938年1962年衛冕世界盃冠軍。

經濟及政治影響[编辑]

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單項體育盛會,世界盃亦開始日趨商業化,如2010年南非世界盃國際足聯頒出高達4億美元的總獎金給予各個球隊,開創了世界體育史最高獎金紀錄。而世界盃帶給主辦國的直接經濟效應更是立竿見影,早於1982年,西班牙因為主辦世界盃就獲得高達63億美元的旅遊收入,2006年的德國世界盃更是為德國帶來110億美元至12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收入[45]。各個參賽國亦對球員以及球隊開出高額的獎金以刺激成績,朝鮮隊於2010年打入南非世界盃賽,朝鮮政府開出的獎金甚至已經超越了奧運會金牌獲得者的獎金[46]
在一些國家,例如中國,雖然國家隊屢次無法進入世界杯,但世界杯仍舊帶來客觀的經濟影響。2010年南非世界盃開始前,如往常一樣,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規定只有中國中央電視台有獨家的轉播購買權利,有傳媒報導中央電台僅在廣告費方面的收入就超過20億元人民幣[47],而中國的一些啤酒企業,甚至股票市場都會因為世界杯的舉行產生波動[48][49][50]
世界盃賽影響力亦體現在多國的政治領域,通常奪冠球隊與表現出色的球員都會被各國視為民族英雄,1998年法國隊在本土勇奪冠軍,法國總統希拉克甚至在頒獎時讓隊長迪迪埃·德尚背對自己站在長桌上高舉大力神盃,甚至於八年後的德國世界盃,當法國隊決賽点球4-6輸於意大利隊時,希拉克仍舊在球隊回國後在總統府接見了亞軍球隊。2006年世界盃賽決賽,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法國總統希拉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在內的多名政客親臨賽場觀看比賽。2009年的世界盃歐洲區外圍賽,愛爾蘭隊因為法國隊一個犯規進球而無法晉級,總理考恩甚至用外交辭令與法國總統薩科奇交涉重賽,後薩科奇亦向愛爾蘭國民致歉,但聲明法國並不接受重賽[51]

榮譽[编辑]

在每一屆世界盃上,國際足協為了表揚賽事中在各方面表現出色的球員及球隊,因此設立六個獎項頒發給各球員及球隊以示獎勵,這六個獎項包括:
  • 世界盃金靴獎adidas Gold Boot)——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入球數目最多的球員,由於該獎項是由愛迪達公司出資贊助,因此冠以Adidas的名稱,於1930年首次頒發獎項。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別獲頒發銀靴獎銅靴獎
  • 世界盃金球獎adidas Golden Ball)——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表現最優秀的球員,由投票選出。由於該獎項是由阿迪達斯公司出資贊助,因此冠以Adidas的名稱,於1982年首次頒發獎項。投票的亞軍和季軍分別獲頒發銀球獎銅球獎[52]
  • 世界盃金手套獎adidas Golden Glove[53]——是授予每屆世界盃上表現最優秀的守門員,於1994年首次頒發獎項[54]
  • 世界杯最佳年轻球员奖Best Young Player)——表揚在決賽周期間表現最優秀的21歲以下年青球員,於2006年首次頒發獎項[55]
  • 國際足協公平競技獎FIFA Fair Play Award)——是頒發給每屆世界盃決賽週保持著公平競爭的良好紀錄的球隊,只有晉身賽事第二圈的球隊才可以列入獎項提名名單當中,於1978年首次頒發獎項[55]
  • 最具娛樂性球隊Most Entertaining Team)——由公眾人士選出每屆世界盃決賽週最富娛樂性的球隊,於1994年首次頒發獎項。
世界盃全明星隊(All-Star Team)是賽事表現最佳的球員,組成一隊全明星隊。1998年開始選出。

紀錄及統計數據[编辑]

球隊[编辑]

世界盃冠軍次數截至2010年世界盃為止,巴西得5次冠軍排名第一,意大利得4次冠軍排名第二,聯邦德國(西德,即現時的德國)得3次冠軍排名第三。
克羅地亞在1998年,成為首次晉身決賽週便取得季軍的國家足球隊。
2002年以前,世界盃決賽階段比賽都由一個國家承辦,2002年世界盃首次由兩國(日本南韓)聯合主辦。該屆亦是世界盃史上首次在亞洲舉辦。
至今只有一支南美球隊曾經在歐洲大陸奪得世界盃冠軍,就是巴西隊1958年世界盃擊敗東道主瑞典隊奪冠。巴西和西班牙亦是八隊世界盃冠軍得主中未曾在主場奪冠的球隊,巴西也是所有國家中唯一參加過所有19屆世界盃決賽週的球隊。
西班牙國家足球隊奪得在南非舉行的2010年世界盃冠軍,是第一支在歐洲大陸以外捧起世界盃的歐洲球隊。

個人[编辑]

世界盃決賽週最多入球的球員是巴西的朗拿度,在三屆賽事共射入15球。德國的克洛澤緊隨其後排在第二,在三屆賽事共射入14球[56]。西德的穆勒也並列第二,在兩屆賽事共射入14球;第三位是法國方丹(Just Fontaine),在1958年中共射入13球,兼在每場至少取得一球,亦成為單屆賽事入球最多的球員[57]
出席世界盃決賽週次數最多的球員分別是德國馬圖斯墨西哥卡巴渣(Antonio Carbajal),他們共出席過五屆世界盃[58]
馬圖斯在決賽週共出戰25場,成為出場最多的球員[59]。而巴西比利是唯一贏得三屆世界盃的球員[60]
德國的貝肯鮑爾是唯一以隊長和教練身份都成功捧盃的人,他分別於1974年以隊長身份捧盃,再在1990年以教練身份帶領德國第三次贏得冠軍[61]
巴西的扎加洛(Mário Zagallo)亦先後在1958年和1962年以球員身份取得冠軍,再在1970年以主教練身份帶領巴西奪冠[62]意大利的波素(Pozzo)是唯一曾帶領自己球隊捧走兩次冠軍獎盃的主教練[63]
阿根廷的巴迪斯圖達(Gabriel Omar Batistuta)是唯一一名同時在兩屆世界盃(1994,1998)上演「帽子戲法」——一場比賽打進三球的球員。
所有冠軍隊伍之教練都是「土炮」(即國籍和所屬隊伍一樣)。

Nenhum comentário:

Postar um comentário